會考拼的是毅力,不是聰明才智

會考拼的不是聰明才智
會考拼的是專心和毅力

最近有些家長或著是孩子陸續有這些困惑產生:
❶「3688都已經做完了,成績還是沒有起色?」
❷「怎麼辦,還是在B+到B++之間搖擺」
❸「到底要如何穩定的拿A啊?」

解決之道如下
1.看常錯的科目(生物/理化or地科)
2.分佈在那個範圍(年級/單元)
3.如何加強/缺少的觀念(重要)
4.真的有弄懂嗎?(最為重要)

這些才是我覺得重要的關鍵

如果你的孩子:「作筆記、錯的題目訂正都很完整」而且孩子又肯努力訂正,但成績就是反覆的提升不上來的話。我覺得極有可能就是「孩子不是真懂;這是蠻嚴重的事情,對我來說

錯到第三次就不應該
我常常跟學生講:「同樣的概念,你可以錯一次,也可以錯第二次,但你再錯第三次就不應該了」

有一派唸書的方式是從錯誤中找出正確的方法,我覺得這個方法還蠻好用

過去幾百年的科學演進史,絕大部分也是從錯誤之間做發想做改善,而不是一天到晚都黑科技;「很多失敗才會造就唯一一次的成功」;所以重點應該是,從錯的題目他學到了什麼、而且下一次針對同樣的題目同樣的概念,絕對不要再犯錯

理化的重點
但劉維老師還是要強調:
像❶溶解度(溫度;溶解量和溶解度之分)、❷波的性質(f和λ決定什麼)、❸透鏡(靠近法線跟遠離法線差在哪)、❹三態熱計算(融化/汽化怎麼分)、❺反應速率(反應總量跟速率一樣還是不一樣)、❻氧化還原的基本定義、❼酸鹼濃度、❽化學電池(+-極配對)這些概念務必要純熟

至於公認「比較難」、比較會從「計算入題」的❶莫耳數、❷酸鹼中和、❸浮力壓力、❹運動學、❺牛頓力學、❻功能原理、❼電路計算,至少觀念要有,然後希望今年的會考出題老師不要出的太困難

如果孩子在考試中一樣在犯「同樣的錯誤」,表示他「沒有真正的從錯誤裡面學到應該有的知識」;應該趕快從學校老師、補習或者相關管道,在會考前趕快補救(不要被孩子精美的訂正筆記所蒙騙了)

把真正的問題找出來
最後,會考只剩下數十天,繼續陪著孩子做題目,繼續動筆把錯的原因找出來,寫筆記/看詳解/找老師都好;務必不要放棄,一直持續到最後一刻

我們寧願模擬考拿到很多的B+
最後會考拿A++就好

也不要模擬考很多的A++
會考不小心出錯,只拿到B++

這不是朝三暮四
這是決定一輩子的第一次大型考試

如同我一開始就闡明:
「會考拼的不是聰明才智」
「會考拼的是專心和毅力」
———
劉維自然 各項連結

劉維自然
劉維自然
曾任教於仁愛國中・敦化國中・石牌國中及各大補習班。用最有效率的方式讓孩子自然科拿到最高的分數。

SIMILAR ARTICLES

COMMENTS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